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童年經驗:小學時,國語課程老師都會指定一個特定的作文題目,讓我們發揮。雖然這個題目的說法,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,但是實際上彼此間大同小異。作文的目標就是期望幼小心靈的我們能夠告訴大家,長大以後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物。
我還記得很清楚,當時的我,提筆就寫:我希望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刑事警察。每個週日下午,我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,頻道鎖定台視。跟著主題曲哼:「老金曾經這麼說,一天的光陰很快閃過……」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朋友們,應該都知道:這是一齣單元劇,每週一集。劇名叫做「天眼」。內容是描述四個任職於刑事警察局的警探,如何抽絲剝繭,將各個重大刑案,一一破解,並且逮捕嫌犯歸案的經過。陳應龍,林光華,楊中興,劉國輝四個主角人物辦案的過程,深深吸引了我。在所謂「五年級生」我的心中,建立了一個願景:長大以後成功的代表人物,就是刑事警察。換句話說,刑事警察這個身分,對我來說,就是成功的代名詞。還是小學生的我,開始立定志向,將來要往中央警官學校前進。
那您小時候的成功願景是什麼呢?是醫師、律師、法官、護士、老師、總統、廚師還是軍人?還是蝙蝠俠、超人、超級英雄或是像聖誕老公公的虛擬人物?不論當時設定的目標為何,當初設定的願景目標,後來百分之百match吻合並且能夠達成的人,應該是絕對的少數。
現在的我,所從事的職務與活躍之領域,與警察這個行業,完全沒有直接或是間接的對應關係。這不代表我們沒有成功,而是代表成功的願景,經過人生的歷練與嘗試,並在得到寶貴的經驗與及時之回饋後,我們持續修正方向,將真成功的實際目標,逐漸浮現清晰而已。
傳統專案模式
在資訊革命前,絕大多數專案的作法,都是建立在兩個基本條件的認知中。第一,主客甲乙雙方間,彼此針對專案中所要打造之產出物(What),認知幾乎沒有落差;換句話說,需求 Requirements 的明確性很高。第二,就是打造專案產出的所需採用的手法(How),在產業界已經有了很多實際累積經驗後的所謂最佳實務,只要選定後,照章執行、照本宣科,即可得到幾乎無落差的結果;也就是說,科技(Technology)之明確性也高。
此時專案整體的穩定度,若拿來與面對人生時,未來的演變發展之不確定性相比,單純(Simple)很多。專案中絕大部分的因素,都是已知的。採取任何行動的因果關係,也是已知明確的居多。專案此時的首要要務,就是把範疇釐清;詳細表列須產出的各種交付標的物後,就可以規劃出到底要執行哪些活動,以順利產出範疇的結果;進一步可以判斷所需之人力及實體資源,並得到專案成本與預算的值。此時三大基準產生,專案可以開始進入執行期。
挑戰與困境
資訊革命後,環境變遷迅速。尤其在以知識創造產值的領域中,用四個字可以描述專案運行所遇到的挑戰。那就是 Volatility(易變性)、Uncertainty(不確定性)、Complexity(複雜性)、Ambiguity(模糊性)。著名的 VUCA 說法就是從此而來。知識型工作的專案,不管是在交付產出所需滿足的需求面上,或是打造產出所需採用的手法面上,都具備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。此時的專案,若是執意採行固有的作法,需求要釐清之後,才能進行的話,會有太多對於實際情況無法掌握的假設與推論,被迫詳列於專案計畫中執行。
我們把場景來回到我們小時候,剛設定完成功願景的我們,會試著把人生未來二三十年的細節,全數規劃制定完畢嗎?就算制定完畢,我們會真的遵照計畫執行一切嗎?相信沒有人會這麼做。因為大家也都了解,這樣做其實耗費了不必要的心力,實際執行的效率與效應會很低,同時不符合未來發展的實際狀況機率也很高。既然會造成浪費,為何我們還要執著並想要在充斥著不確定性的環境下,以好高騖遠的方式欺騙自己:自己對於未來長遠的發展掌握度很高?
返璞歸真
敏捷其實沒有很深奧。套句常聽到的網路世代語:這就是人蔘(人生)。敏捷的作法,給自己保持了靈活身段,對於長期不確定性高且模糊的工作事項,粗略規劃就好。近期或即期的工作事項內容與短期目標,就詳細規劃並且大膽嘗試。要知道早發現不可行的道路,其實也是減少後期才知曉不適合時,已經造成大幅浪費後悔不已的機率。
小學生會在意、並規劃詳盡的不外乎於:今晚的家庭作業是否寫完,明天上課的美勞所需的材料是否準備齊全,下週三與四的期中考是否已經開始準備。同時,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,我們也會定期的交出成果,也會對著外界對我們的回饋,持續調整未來方向與步伐。並且繼續詳細規劃短期內要做的事項內容。
真敏捷招數拆解
敏捷到底怎麼做呢?就兩招。這兩個招數可以大幅度的穩定環境,並且讓真需求真手法,逐步的在專案的進程中浮現檯面。哪兩招?面對需求(What)的不確定性:敏捷主要採取增量交付。將產品切割成一個一個逐漸堆積的增量,在過程中持續的展示給客戶看,讓客戶提早提出回饋,並可提早應用各個增量產出商業價值。主客雙方一起逐漸探索出真正的需求。面對手法(How)的不確定性:敏捷主要採取迭代開發。將開發產品或服務時,用迭代的方式,持續自我反省,經驗學習,目的就是團隊協同合作,將最適合的專案交付手法浮現檯面。增量交付與迭代開發,都是建立在有個時間週期的基本原則上。這也是敏捷為何需要時間盒(Timeboxing)與永續步伐(Sustainable Pace)的原因之一。
敏捷難不難,不難。因為其實就是認知環境的挑戰,回頭採用大家都了解的人生發展方式而已。返璞歸真,減少浪費,也是一個敏捷的真意義。
文章同步刊登於:專案經理雜誌
Comments